传感器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传感器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消息】10年中国检测的话语权

发布时间:2020-12-25 19:10:48 阅读: 来源:传感器厂家

10年前,中国刚刚经历2001年入世之喜,为纺织工业融入国际市场提供了量变到质变的良好机遇。10年后,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从2001年的9326.43亿元提高到2011年的54786.50亿元,行业利润率从2.87%提高到5.54%;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从532.80亿美元提高到2541.23亿美元,国际市场占有率从14.97%提升到38.00%,价值增长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从-41.60%提高到97.32%。

其实,中国纺织服装发展的这10年中,不仅见证了纺织服装产品质量竞争力的明显提升,也见证了中国纺织工业在质量标准方面话语权的提升,见证着质量检测的公平作用、透明机制、专业精神与充分竞争、生机无限的行业发展需求正在不断契合的过程。

1999年巴黎国际纺机展期间,在巴黎一家咖啡馆,年轻的孙瑞哲(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与Steven Combs(时任英国锡莱SDL公司CEO,现任欧洲纺织机械联合会主席)低声地交流着,仔细聆听会发现他们谈论的话题是国际先进检测仪器如何服务于中国纺织工业的产品开发与质量提升。“当时,那个想法迅速延伸到贸易过程的第三方检测服务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行业公共品牌‘中国流行面料’的思路也由此萌生。”孙瑞哲回忆十几年前的情景时,还显得有些激动,这份激动不因别的,只为从那时起,中国纺织服装的产品开发和质量提升有了新的历程。

“记得2001年的某天,在孙会长的办公室里,我们在讨论能不能建设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纺织检测中心,但当时有想法,却没设备和资金,孙会长问为什么不能全世界招标?这一句话惊醒了梦中人。”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主任伏广伟说话一直都声音洪亮,但在回忆检测中心成立之初的艰难时,话语之中却有些哽咽。“在那之后我走访了很多国家,最后也是找到了英国的SDL公司,他们当时同意为检测中心提供支持,但要求检测中心年销售额要在200万美元。”为了建立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纺织检测中心,伏广伟和自己的团队努力着,终于在拥有了第一桶金之后成立了检测中心的第一个工作室。

“2003年,杜钰洲会长(时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到广东调查行业竞争力,当时在西樵有个创新中心,杜会长提出是否能在此建立一个为众多纺织企业提供质量检测服务的平台,不到一个礼拜,我们到了西樵,经过长时间的筹备,纺织工业(南方)检测中心成立了。”伏广伟坦言,那段时间一直都呆在西樵,当时的西樵交通不便利,很多基础设施也不完善,虽然工作环境很苦,但看到检测中心的落成,那份苦就以几倍的速度放大成了甜。“那种环境下,我们创造了一个奇迹,就是地方政府投资、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控股的检测中心模式,而这个模式后来被我们复制到了绍兴,也即将传到虎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已成立10年,在十周年庆典上,伏广伟难掩激动之情。时至今日,中纺联检测中心已拥有11家检测分中心,覆盖全国重要纺织产业集群如西樵、上海、盛泽、柯桥、石狮等地,当年那个梦想——纺织工业检测网络已初步建成。

“遵循者”变为“推动者”

其实,这10年中,中国的检测市场规模也在持续增长。全球检测市场一直保持着15%左右的增长速度,2009年全球检测市场达680亿欧元,检测行业在中国更是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增长,2009年全国检测市场规模达到570亿元。据估算,2011年中国纺织品服装检测市场总量超过30亿元人民币。其中,国有检测机构占50%左右份额(内销产品检测约占85%,外销产品检测占15%左右);外资检测机构(如SGS、ITS、BV等)占40%左右的市场份额;民营检测机构(如华测、谱尼等)占10%左右。

作为纺织服装第一出口大国,中国的纤维加工量和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量一直在稳步增长。2011年中国纤维加工量达4310万吨、人均纤维消费量达18千克,在此基础上,有人预测2015年中国纤维加工量将达到5150万吨、人均纤维消费量22千克。因为2011年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541.23亿美元,所以2015年的服装出口额被预测为3000亿美元。如此大的市场和前景,为中国的纺织品检测创造了巨大市场机遇。

除此之外,中国内需市场潜力也极为巨大。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产值占比从2001年66.96%提升到2011年82.91%。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衣着支出占消费比重从上年10.72%上升到11.05%,乡村居民从上年6.83%上升到7.21%。可以预见的是,内需消费的旺盛潜力加上出口的平稳,将极大地催生纺织品服装检测的需求。

“相对于以往国外检测机构独揽纺织品检测市场的垄断局面,检测中心的破局体现在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上,美国AATCC、ASTM、英国SDC等国际标准机构,SDL-ATLAS、JamesH.Heal、X-rite、Datacolor等知名检测仪器和服务提供商,奥地利兰精等国际纤维企业以及若干国际零售商全部包含在内。中国纺织品由此融入到全球供应链管理的信任体系之中,质量标准话语权得以不断建立。”孙瑞哲在谈到当今中国检测机构的现状时,一直在强调中国机构已经从检测标准的“遵循者”转变为质量标准话语权的“推动者”。

“参与者”变为“领跑者”

传统的质量抽检制度为市场规范奠定了基础,但生产、贸易环节更加需要的是质量管理能力提升与第三方检测服务。凭借专业检测技术、供应链管理模式以及“一站式服务”理念,检测中心获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CNAS的认可和CMA国家计量认证,成为国家级权威检测机构,同时借助行业平台和技术优势,帮助企业建立内部质量检测实验室,减少了企业对传统商业检测的依赖,使得企业质量管理集约化、检测成本降低,免检率不断提升。

“现在的中纺联检测中心,涵盖的工作范围很广,包括产品检测、实验吊牌、资质培训等,检测中心一直想为中国棉纱、纺织品质量、中国服装竞争力的提升而服务,但不能否认,作为大国,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伏广伟与检测中心一起走过10年,看到很多弊端,也极力希望通过大家的力量来扭转。“比如说理想的产业链应该上下游配合,但是现在有牛鞭效应,导致横向恶性竞争、纵向无法合作,这样的结果只能扼制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提升,同时也会让我们的服装产品质量得不到外界的认可,让我国检测机构的话语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10年来检测中心的300多员工一直坚持,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契合产业升级与整体竞争力做出一点成绩,也希望行业的发展避免恶性竞争和牛鞭效应,让中国的纺织工业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既然已经有了10年的发展,那么检测中心的下一个10年会有怎样的打算?“检测中心会把产业集群的检测工作做好,同时为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会把产业链、供应商、品牌企业的整个产业过程放在一个环节,把产业链整合,达到资源整合。”伏广伟还谈到未来检测机构的三大趋势,“检测机构要做到信息共享,通过信息技术让技术在整个产业内共享,避免重复检测、多重检测;同时还要保证非破坏性试验,就是在检测过程中做到不破坏服装产品,对消费者负责;第三是将质量管理渗透到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做好培训、咨询、质量吊牌,这是非常丰满的创新方案。”

新乡看肾病哪个医院最好

西安治疗癫痫病的医院

河南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