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传感器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北京市朝阳区老厂房四种模式转型文创园《资讯》

发布时间:2020-09-28 05:02:12 阅读: 来源:传感器厂家

红砖小楼、低矮厂房中,越来越多的文创园正蓬勃孕育。记者8月28日从朝阳区获悉,已经有30处工业厂房完成改造,腾出近200万平方米空间发展文创产业,打造城市新地标。

大望路地铁站西行,步行不到10分钟,抬头就能望见“郎园Vintage”的彩色牌子高悬楼顶。走进园子,时尚和复古激烈碰撞的气息扑面而来:低矮的红砖厂房星罗棋布,覆盖着大片翠绿的爬山虎,让人仿佛回到上个世纪;而随处可见的后现代雕塑、明亮的酒吧和各种时尚设计、影视传媒企业,又瞬间把人拉回到现代。

这片旧厂房,曾经是北京万东医疗装备厂的所在地。上世纪50年代建厂时,东四环附近还颇为荒凉,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厂子不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于2009年外迁。2010年底,厂区完成改造,正式作为文创园开张。

目前,郎园已经成为长安街东延长线上的新地标。与高层写字楼不同,在如此低密度的文创园中,入驻企业能够像熟识的邻居一样,为思维碰撞、跨界合作创造条件。目前,凤凰网、果壳网、罗辑思维、腾讯影业等50多家文创企业已经入驻,年产值达到50亿元。

朝阳区曾是本市机械、纺织、电子、化工、汽车五大工业基地的所在地,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像郎园一样的老厂房。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00年起,朝阳区利用补贴、奖励、贷款贴息等政策,开始引导工业厂房转型升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已形成产权方与专业机构联合、政府投资并运营、国企自组团队改建和艺术家自发聚集、政府提供管理4种转型模式。

如今,北京齿轮厂的生产车间、胜利混凝土建材厂的水泥筒仓、京棉二厂的纺织车间、北京工艺的老旧仓库等老厂房,都在腾笼换鸟的同时实现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文创企业争相排队入驻。

“近年来,朝阳区一直在探索盘活旧厂房的存量资源、建设文创园的新模式。在没有新增一分产业用地指标的情况下,既疏解了非首都功能、提升了环境品质,也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朝阳区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已有30处工业厂房转型文创园,总面积近200万平方米。到2020年,还将有24处厂房完成改造。

用好工业遗存这个文化富矿

工业时代的生产厂房,信息时代的创意园区,经过创造性规划和保护性开发,就这样跨越时空、融为一体。行走其间,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创新创业的生机活力,还有丰富厚重的城市文化。

工业遗存与其他文化遗产最大的不同,是其所蕴含的具有时代烙印的技术价值。老厂房、老仓库,记录着一座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艰辛创业史和工业化进程,是特殊的文化资源。作为曾经重要的工业基地,北京拥有大量底蕴丰厚的工业遗存。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推动它们华丽转身,以另类形态更好“活着”,为城市风景增添别样亮色,是必须回答好的发展课题。

朝阳区数十处老厂房转型文创园的实践生动说明,对工业遗存,最好的保护就是再利用。“二产变三产,黑色变彩色”的形象说法,道出了工业遗存在经济转型、产业创新、城市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巨大潜力。当前,北京正在经历由“聚集功能求增长”向“疏解功能谋发展”的深刻嬗变,盘活老厂房的存量资源、做足新产业的增量创新,既实现了有序疏解、提升环境,也促进了产业可持续发展,可谓一举多得。这样的“腾笼换鸟”我们还需要再多一些。

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是履行首都职责使然。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关键是要把首都文化优势切实转化为发展优势。对北京来说,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充分激活那些“放错位置的财富”,如何因地制宜地传承城市发展的历史文韵,如何统筹协调最大限度夯实首都文化发展软实力,考验着城市治理者的智慧。工业遗存的转型也是一次文化创新的尝试,告诉我们,让文化历史的积淀留存于建筑,体现于生活,就更加使我们这座城市魅力无限。

神仙谱

仙道奇侠

热血沙城正版